涉嫌侵害员工隐私、专利纠纷未决 中创新航IPO募资扩产能否突围?
《投资者网》葛凡梅
编辑 汤巾
港交所信息披露显示,涉嫌中创新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创新航”,侵害H01770.HK)已于9月9日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员工隐私这也意味着港股市场将迎来第一家动力电池上市企业。专利中创资扩
中创新航的纠纷市占率在动力电池行业中居前。按2021年装机量计,未决围中国前三大动力电池企业为宁德时代(300750.SZ)、新航比亚迪(002594.SZ)及中创新航,否突市场份额分别为52.1%、涉嫌16.2%、侵害5.9%。员工隐私与此同时,专利中创资扩从第三方动力电池企业排名来看,纠纷宁德时代是未决围最大的第三方动力电池企业,而中创新航排名第二。新航
作为行业名列前茅的企业,中创新航与宁德时代在发展中相互博弈,如今中创新航上市,无疑进一步加剧竞争。
虽然中创新航也在努力提升市占率,试图追赶宁德时代,但毛利率、研发投入均不及同行、与宁德时代的专利纠纷悬而未决、子公司身陷侵犯员工隐私泥潭等一系列问题,或为中创新航的未来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
涉嫌侵害员工隐私
近日,中创新航因子公司“厕所隔间装监控”的话题火速被推上热搜,引发广泛关注。
据报道,中航锂电(厦门)科技有限公司在厕所隔间装监控。9月13日,该公司相关工作人员回应称,摄像头是今年才装的,是为了监控员工吸烟。而该公司正是由中创新航持股100%的子公司,于2019年7月15日成立。
从网传图片来看,主要是由左侧的问题图片(视频监控截图)及另一侧的整改措施组成,问题图片清晰显示出员工抽烟、玩手机的行为,并标注着员工“违纪”的精准时间;问题图片对应的整改措施,显示出公司对当事员工开除、记大过、绩效清零等处罚细节。
(资料来源:网络)公司在厕所这样的私密场所安装监控摄像头,并将拍摄到的监控画面公开,此举已涉嫌侵犯员工的隐私。《民法典》明确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拍摄、窥视、窃听、公开他人的私密活动,以及拍摄、窥视他人身体的私密部位,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权利人明确同意外。
目前,当地劳动监察已经实地介入调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行为,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
截至2022年3月末,中航创新共有7362名员工。员工管理或许对中航创新而言是难题,但任何管理制度,都必须建立在合法合规的底线之上。
募资加速扩产
目前,中创新航距离登陆港股上市,只有一步之遥。
9月9日,该公司已经通过了港交所上市聆讯。据悉,中创新航已进入IPO需求评估阶段,预计将在9月22日结束,此次上市计划募资15-2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5-140亿元)。
根据招股书,中创新航此次IPO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多地合计95GWh动力电池及储能系统生产线建设、先进技术研发、运营资金及一般公司用途。
事实上,目前中创新航正在加速扩产,截至2021年,在常州、洛阳和厦门三大产业基地产能合计11.9GWh,产能利用率95.1%。按照公司规划,2025年产能将达到500GWh。
不过,中创新航产能尚不及宁德时代,在旺盛的市场需求下,宁德时代也在扩产。今年上半年,宁德时代电池板块产能为154.25GWh,产量为125.32GWh,产能利用率81.25%;目前在建产能为100GWh。同时,宁德时代已完成450亿元的定增募资,资金也将用于扩大生产规模、项目建设。
资料显示,中创新航成立于2009年,原名为中航锂电,脱胎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旗下,2017年中创新航巨亏而被剥离,被常州市金坛区接盘。公司在申请上市前夕,于2022年3月改为现名。
2018年8月,身为职业经理人的刘静瑜出任中创新航的董事长兼总经理,开始执掌公司,并对公司进行了多轮融资,拟为公司IPO铺路。企查查信息显示,2019年8月至2021年11月期间,中创新航总共进行了三轮融资。
具体来看,中创新航于2019年6月完成一轮战投,引入了金坛投资和金圆产业;2020年年底,投资人扩大,包括小米长江产业、红杉资本、基石资本、广汽资本;2021年9月,获得航空工业、国家制造业转型基金等投资。最后一轮融资完成后,中创新航估值达630亿元。
据招股书显示,中创新航的第一大股东为常州市金坛区实控的金沙投资,持股比例16.74%。金沙投资、华科工程、华科投资、金坛国发、金坛华罗庚及金坛控股为一组最大股东,直接或间接控制中创新航合共约30.04%的股份。
(数据来源:中创新航招股书)值得一提的是,成飞集成(002190.SZ)持有中创新航10.03%的股权。对于中创新航即将上市,公司后续将如何处置这部分资产,成飞集成9月21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目前暂无处置中创新航股权的计划。
角逐宁德时代
招股书显示,中创新航是领先的新能源科技企业,主要从事动力电池及储能系统产品的设
计、研发、生产及销售。其中,动力电池是主要业务,在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中占比超九成,另外储能电池贡献了6.5%的营收。
近年来,中创新航的装机量快速提升,市场占有率也同步提高。2018年到2021年,中创新航动力电池国内装车量从0.7GWh提升至9.1GWh,市占率为5.9%,排名第三。
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披露数据,今年1-8月,中创新航动力电池装车量为11.38GWh,市占率提升至7.02%;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分别为76.9GWh和35.96GWh,市占率分别为47.45%和22.19%。中创新航与宁德时代、比亚迪的市场份额差距仍然悬殊。
与此同时,近三年公司的业绩表现也并不理想。2019年至2021年,中创新航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7.34亿元、28.25亿元和68.1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98.3%;但净利润分别为-1.56亿元、-1832.8万元和1.12亿元,2019年、2020年连续两年亏损。
2021年,中创新航实现扭亏,政府补助及补贴为其增添了不小的助力。2019年至2021年,中创新航分别获得政府补助及补贴3.09亿元、1.35亿元和3.65亿元,均高于同期的净利润。若2021年扣除3.65亿元的政府补贴,中创新航的净利润仍为亏损。
中创新航的收入对前五大客户存在依赖。招股书显示,2019年至2021年,来自前五大客户的收入分别占公司总收入的80.7%、83.2%及82.9%。
值得一提的是,广汽资本是中创新航的股东,而广汽集团旗下的广汽埃安还是公司的第一大客户。招股书显示,2019年至2021年,来自第一大客户的收入分别为6.86亿元、15.58亿元、35.37亿元,分别占同期总收入的39.6%、55.1%、51.9%。
从毛利率来看,受近两年电池原材料涨价影响,中创新航的整体毛利率下降,由2020年的13.6%,下降至2021年的5.5%。与同行对比来看,2021年,宁德时代、亿纬锂能(300014.SZ)的毛利率分别为22%、19.02%,均高于中创新航。
与同行相比,中创新航在研发投入方面也不占优势。2019年至2021年,中创新航的研发费用分别为1.36亿元、2.02亿元及2.85亿元,三年累计6.23亿元。而宁德时代、欣旺达(300207.SZ)、亿纬锂能三家仅2021年的研发费用分别达到76.91亿元、23.27亿元及13.1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中创新航与宁德时代作为行业中的竞争企业,二者之间的专利之争仍在持续。招股书披露,中创新航与宁德时代涉及五项专利纠纷,包括“正极极片及电池”“防爆装置”“集流构件和电池”“锂离子电池”“动力电池顶盖结构及动力电池”。
对于专利纠纷,2022年5月,宁德时代将赔偿金额提高至5.18亿元。中创新航随即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宁德时代涉诉专利无效请求。今年8月,宁德时代再度起诉中创新航一项专利侵权,索赔金额1.3亿元,目前该诉讼仍在进行中。(思维财经出品)■
- ·物流保通保畅:监测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环比增长1.2%
- ·上海市商务委:封控区、管控区居民的生活物资如何保障?
- ·中信证券:未来1-2个月地产销售可能见到拐点 将是社融真正企稳回升的信号
- ·谷歌Chrome浏览器将向优质扩展发放徽章,无法付费获得
- ·市场迎来利好!国常会重提“降准” 释放怎样的信号
- ·英国航母担任北约旗舰 开展冷战后北极最大规模军演
- ·深圳“十四五”电网发展规划出炉 规划总投资470亿元
- ·铁路部门:严格管控和防止中高风险地区人员通过铁路进京
- ·中关村论坛改期明年举办
- ·锦程消费金融募集6.3亿银团贷款补血:去年资产总额破百亿净利润翻倍,线下房抵贷业务风险暗藏
- ·被“女婿”坑惨,金字火腿期货交易亏损5500万后又遭立案,“牛散”任奇峰踩坑
- ·互联网买菜如何让人放心?有人收到散发恶臭的死虾,不新鲜的香蕉,冷藏第二天就变质的豆浆……
- ·波音:京东航空将以737货机机队启动运营
- ·浦东新区第一批“三区”划分名单公布
- ·马斯克拒绝加入推特董事会,“木头姐”进一步减持推特股份
- ·精神类药品难配怎么解决?上海卫健委回应
- ·但斌已与林园合力“布局”!建仓了基建,“弯腰捡钱”机会出现?
- ·一季度净利润预计为9.5亿-11亿元,顺丰继续翻盘
- ·高房价叠加高利率!NAR:逾900万美国购房族只能放弃买房
- ·华为公开折叠侧拉手机专利:屏幕面积拉一拉翻倍
- ·今年全球主要股指谁表现最佳?谁跌穿地心?
- ·上海银行全力支持上海市社区抗疫工作
- ·规模稳居全球第二位 我国上市公司“基本盘”地位更加巩固
- ·快讯!外媒:黎巴嫩西顿市附近发生爆炸,至少1死3伤
- ·聚焦生态、航空摄影!轻量高性能镜头尼克尔 Z 800mm f/6.3 VR S评测
- ·最新!上海出院和解除隔离医学观察已超2万人,如何解决生活物资配送不畅?上海市商务委回应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