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卡锡“上岗”前对华秀强硬,声称将成立“中国问题特别委员会”
【环球时报驻美国特约记者 李准 环球时报记者 张旺】据路透社20日报道,上岗美国众议院共和党领袖凯文·麦卡锡当天表示,锡前秀强如果他当选下一届美国国会众议院议长,对华将成立一个中国问题特别委员会。硬声美国彭博新闻社称,称将成立随着共和党人赢得众议院的中国控制权,外界预计他们将向总统拜登施压,问题委要求对中国采取更强硬的特别态度。
据路透社报道,上岗麦卡锡在20日接受福克斯新闻网采访时声称,锡前秀强“在知识产权盗窃问题上,对华中国是硬声头号国家”。他表示,称将成立“我们将制止这种行为,中国不再允许(拜登)政府袖手旁观,问题委任由中国现在对美国做这些事”。香港《南华早报》称,麦卡锡表示,从明年1月开始,共和党控制的众议院可能会成立一个专门针对中国问题的新委员会。彭博社称,麦卡锡想要成立的这个委员会将在贸易、国家安全等各个问题上攻击中国。而他列出的每一个问题都可能引发中国的谴责甚至报复。美国智库史汀生中心中国项目主任孙韵称,“我们将看到的是一种危险得多的关系恶化”。
路透社报道称,据消息人士透露,在上周的众议院共和党领袖投票中,麦卡锡以188票对31票击败强硬保守派众议员安迪·比格斯,获得共和党众议长提名。不过福克斯新闻网报道说,麦卡锡需要获得218票,才能以微弱多数出任下一届国会众议长。
同时,麦卡锡还对福克斯新闻网表示,共和党将阻止中国在美设立“海外警察服务站”。此外,麦卡锡还将美国芬太尼泛滥、新冠肺炎疫情等问题归咎于中国。《南华早报》评论说,这些言论是最新的迹象,表明美国国会将向总统拜登施加更大压力,要求他对北京采取强硬立场。
《南华早报》报道称,过去两年,民主党控制了国会参众两院和白宫,议员们向拜登提交了一系列针对中国的法案。即将卸任的众议长、民主党人佩洛西还曾于今年夏天窜访台湾。而麦卡锡誓言,他控制下的众议院将对中国采取比民主党更强硬的立场,“他们(民主党)从来没有反抗过中国”。此外,共和党还将在高科技出口管制方面再度加码。彭博社称,来自得克萨斯州的众议员麦考尔预计将成为众议院外交委员会的下一任主席。他质疑拜登政府在对华技术出口管制问题上走得还不够远。他要求商务部长雷蒙多提供数据,以确保对华技术管制没有因为“过于宽松的许可程序”而遭到破坏。
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学者孙成昊21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麦卡锡最终当选美国众议院议长问题不大。当选之后,他大概率会推动上述所说的行动计划。在美国中期选举之前,他曾发表过一份政策文件,反映共和党强硬派议员候选人的对华表态。在中美关系因两国领导人会晤而趋于缓和的背景下,以麦卡锡为首的众议院共和党人如果对华采取更加强硬的态度,尤其是推动在国会通过实实在在的法案并采取一些实际动作,比如涉台法案,加大对我国周边安全投入的法案,或者加大审查中美双向投资,那么将对中美关系构成相当大的挑战。不过,孙成昊表示,国会共和党人恐怕难以彻底扭转中美关系的趋势,两国仍然有不小的合作空间。
-
社会面病例增多是否与取消次密接有关?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最新回应来了北京朝阳:14日传媒大学及周边区域和全区常态化核酸检测 结果均阴性身家数十亿富豪短线交易,赚了5万多元,当董事长的儿子收到监管函...限价提议被放弃 欧洲天然气价格跳涨超7%热搜!厂家提价?连花清瘟涨超50%!公司回应:没有的事午评:三大指数高开低走沪指跌1%,银行、地产、煤炭领涨陈兴:存款利率调降,LPR一定会降吗?健世科技、康沣生物等创新医疗器械企业多次冲刺港股IPO:面临持续亏损、商业化进度较慢、短期盈利难等困境肖远企:金融部门要帮助新市民做好金融健康管理 避免过度负债过度杠杆微信“泄密”订单、业绩等内幕信息,时任热景生物90后会计领证监会罚单
- ·中欣晶圆头“顶”两起诉讼闯关A股
- ·伦镍失宠?日均交易量同比暴跌50%
- ·商务部召开2022年全国外贸工作电视电话会议
- ·行业风向标 | 多重因素刺激 CIPS有望加速发展 这些跨境支付股引关注
- ·《宝可梦》加入开放世界俱乐部,全球粉丝边骂边玩?
- ·快讯:WTI原油期货短时间快速下挫 最低跌超1%
- ·乳企盯上中老年奶粉市场,如何争夺2.6亿银发消费者
- ·国办:全面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 依法查处恶意补贴、低价倾销、设置不合理交易条件等行为
- ·宁波一区执行疫情防控临时管控措施,常态化核酸检测一天一次
- ·教育部:已取消5类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 逐步取消95类地方性加分项目
- ·佛水环保上会前夕撤回IPO申请 保荐机构为中信证券
- ·843亿资金争夺20股:主力资金重点出击8股(名单)
- ·年内22家私募合计自购金额约30.76亿 景林九坤宁泉保银等百亿私募为自购主力军
- ·环境部:这十年,全国运行核设施始终保持良好安全记录
- ·教育部:已取消5类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
- ·惠誉下调印度本财年和下财年经济增长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