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华熙生物“举报门”反转?有员工称强制回收股票不实,监管审查结果或已出具!

华熙生物“举报门”反转?有员工称强制回收股票不实,监管审查结果或已出具

时间:2025-07-06 02:54:39 来源:指雁为羹网 作者:综合 阅读:317次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雷晨 北京报道

董事长赵燕被举报一事或迎来反转。举报门

对于近期被举报低价回收员工股权一事,华熙回收或已近日,生物审查有华熙生物高层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反转“监管已经给出了明确的工称股票审查结果,没有处罚说明公司本身是强制没有问题的。”

此前11月2日,不实据媒体报道,监管结果华熙生物董事长赵燕被举报以生计为要挟,出具在华熙生物IPO前后以2亿元强制低价回收员工价值8.8亿元的举报门股票。

举报风波

据凤凰网科技报道,华熙回收或已爆料员工提供的生物审查举报文件显示,2020年7月,反转赵燕指挥公司相关人员要求持有股票的工称股票早期员工将公司股票以90元/股的价格转让于她。

该文件还称,强制赵燕在会上公开表示,股票卖给她可以继续留在公司工作,否则在2020年11月6日后(员工股票解禁日)必须离开公司,股票解禁后,GP不会帮助该类员工顺利减持。

记者翻阅华熙生物招股书发现,2018年6月,约80位员工成立的4家有限合伙企业,分别以2500万元的增资额认缴华熙生物新增注册资本13.87万元,增资价格为18.13元/注册资本,对应投后估值分别为78.05亿元。

涉及的企业分别为:华绣(天津)商业管理合伙企业、润熙(天津)商业管理合伙企业、润美(天津)商业管理合伙企业、熙美(天津)商业管理合伙企业(下称:华绣、润熙、润美、熙美),GP均为北京顺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2019年11月6日,华熙生物在科创板上市,上述4家企业的股票锁定期为一年,也就是在2020年11月6日迎来解禁。上述4家企业持有的551.4892万股股份,按照解禁日当天的股价160元/每股计算,总市值为8.82亿元。

不过,根据爆料,解禁前夕的2020年9月,为了保住工作,部分员工将股份以90元每股的价格卖给了由赵燕控制的鸿汇翔公司,所需2亿元左右的资金由赵燕控制的公司用金融机构的贷款付给鸿汇翔公司。

爆料指出,具体出资路径为:华熙国际(实控人赵燕)付款2.1亿元给芜湖鉴方实业有限公司,鉴方实业付款2.1亿元给北京鸿汇翔(鸿汇翔公司法人李健,为华熙国际法务总经理,公司实控人为赵燕),鸿汇翔付款4000万元给华熙国际,约1.7亿元转入自己账户,以现金的方式购买华绣、润美、润熙、熙美中员工所持份额。

爆料称,2020年11月6日,鸿汇翔公司和已卖股票的员工进行合伙人工商变更,鸿汇翔公司成为新合伙人。原90元每股卖给公司股票的员工认为利益被侵占,集体要求返还合法权益。

对于此次爆料,记者从华熙生物相关负责人处了解到,“举报内容来看,有些数字是经不起推敲的。”

恩怨是非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发现,若以2.1亿元的总额和90元/股的价格计算,彼时,部分员工卖给鸿汇翔公司的股份共有233.33万股,占4家企业持股比例的42.31%。

而这233.33万股,在解禁当日对应市值为3.73亿元,与前述报道所称的“2亿回收员工价值8.8亿股票”有一定出入。

进一步来看,除了233.33万股之外,剩下未按照90元/股卖给鸿汇翔公司的约318.15万股票,后来作何处置?未卖股票的员工,又是否如爆料所言被要求主动离职,且“不离职就免去员工职务,待岗,只发放1540元的基本生活费”?

11月14日的一篇报道给了外界些许答案。

据财联社11月14日报道,公司在2020年就4个持股平台的员工沟通收购股份事宜时提供了3个不同的方案。

具体来看,一是以2018年员工购买华熙生物股票价格的5倍(90.65元/股)进行收购;二是不参与公司股票收购的员工,可以分5年进行股票减持,由公司统一操作;还有一种则是自行决定股票的买卖时机。

据报道,多位参与华熙国际当时股权激励的对象,有的在解禁日后选择了一次性抛售股票,目前依然在岗任职;有的将一部分股票提前回售给公司,另一部分股票选择在解禁后5年内减持,也未受阻碍。

对于90元/股的价格把股票卖给卖出,据报道显示,虽然当时华熙生物股价超过90元/股,但在当时的回调声音之下,多位员工对于这一价格仍表示满意。不过,由于采访对象有限,这一结论并不能代表全体员工意见。

就纠纷本身来看,记者注意到,华熙生物曾在招股书中表示,华绣、润美、润熙、熙美不属于公司员工持股平台,不涉及股份支付。4家公司均为赵燕控制的除发行人及其子公司以外的其他企业员工出资设立的合伙企业。

换言之,此次纠纷的对象主要是华熙国际与华绣、润美、润熙、熙美4家合伙企业。

华熙生物相关负责人称,“前员工的举报对象是华熙国际,它是一家独立的公司,不是上市公司自身。监管已经给出了明确的审查结果,没有任何处罚说明公司是没有问题的。”

(作者:雷晨 编辑:朱益民)

(责任编辑:休闲)

相关内容
  • 25万人集会,差评率61%的尹锡悦遭遇新危机
  • “跑马”不是大众最佳运动选择
  • 天津市南开区委书记马珊珊代表: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 黄山胶囊大股东拟变更 实控人问题不能变“糊涂账”
  • 超半数基金年内跑赢市场 21只长跑型基金笑傲江湖
  • Stellantis计划到2030年在北美再建两家电池厂
  • 昔日“神车”复活!整车复产迈出重要一步,首批复产车型计划明日下线!
  • “印度产”iPhone 14 Pro Max已进入中国市场 你会买吗?
推荐内容
  • 培育龙头企业、提升全产业链整体效益……14部门联手规范这一千亿市场
  • 北京10月18日新增本土确诊34例、无症状感染者8例
  • 房地产行业融资增量扩容 碧桂园等稳健型房企迎来价值回归
  • 苹果iOS/iPadOS 16.1 RC发布:iCloud共享照片图库上线,海量内容更新
  • 油价迎年内“第八跌”!后续还要降?
  • 销售依赖大客户,做电商代运营的数聚智连上市后亟需突破增长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