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双收”迎增收——安徽部分地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收获记
新华社合肥10月20日电题:首次“双收”迎增收——安徽部分地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收获记
新华社记者水金辰、双收姜刚
金秋十月,首次收安淮河两岸,迎增秋收秋种正忙。徽部合种获记在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杨湖镇,分地种粮大户赵化正忙着摊晒新收的豆玉玉米和大豆。今年颍上县首次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米带勇于尝鲜的状复植收他种植了近1300亩。
4行玉米、双收6行大豆间作套种,首次收安赵化一有空就去查看生长情况。迎增由于大豆和玉米的徽部合种获记除草剂相克,打药时,分地他安排工人在大豆带和玉米带之间设置了隔离带,豆玉同时在喷雾器的米带喷头上加装防护罩。经过精细管理,试验初见成效。
“尽管今年高温干旱给农作物生长带来影响,但仍达到‘玉米不减产(或少减产),多收一季豆’的预期效果,玉米平均亩产400余公斤,大豆平均亩产150公斤。”赵化说。
为试验不同品种对新种植方式的适应性,他选择了3个大豆品种进行复合种植。试验发现,耐密植、耐阴性强的大豆品种产量更高。
“颍上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约8000亩,从目前秋收实效看,总体实现预期目标。”颍上县农业农村局农业股股长张启明介绍,这种种植方式是根据大豆和玉米的生长特性,采用大豆带与玉米带间作套种,利用植物边行效应,增加玉米种植密度,实现作物协同共生、一季双收。
今年是安徽省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大面积示范推广的第一年,各地纷纷响应,助力农户稳产增收。
据安徽省亳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吴雪介绍,该市建立“技术包保+乡镇包保”双包保责任制,抽调技术包保人员175名、乡镇包保人员443名,实行全程化技术指导,“我们还及早备足种子、肥料、农药、农机具等,确保种植任务落到实处。”
刚收完大豆、玉米,曹飞勇抢抓农时,紧接着种上了小麦。他是亳州市蒙城县小辛集乡双李村的种粮大户,流转种植约200亩地。在政策鼓励下,他今年拿出60亩地探索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复合种植的好收成,让我种粮的信心更足了。”
“亳州市共落实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主体856个,播种面积达18.8万亩。”吴雪说,据抽样调查,亳州市复合种植的规模种植户玉米每亩平均单产达507.4公斤、大豆每亩平均单产达110.5公斤,效益增长明显,农民种植积极性高涨。(完)
- ·北京新增913例,社会面148例!倡导非必要不离京
- ·我国从地沟油中提炼出航空燃油!网友:这才是科技与狠活
-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回应是否调整防控政策
- ·新能源汽车驶进购物中心:销售渠道“暗战”升级
- ·热搜炸了!刚刚,星巴克道歉
- ·腾讯宣布:12月1日起,腾讯WiFi管家停止服务!
- ·价值188万美金、约300克拉,培育钻石项链在第五届进博会全球首发 | 进博会始发站
- ·招贤纳士|华夏银行2022年中层管理人员公开招聘公告
- ·经济日报刊文:做中国式现代化开路先锋
- ·首届顶科协奖花落两位重磅科学家,沈南鹏:希望科学家都找到“尤里卡”时刻
- ·天宜上佳拟收购晶熠阳90%股权 开展光伏石英坩埚制造新业务
- ·螺纹钢后市要看需求端“脸色”
- ·郭树清: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是改善社会领域供给的重要举措
- ·车企撤资“明星公司”关停,无人驾驶未来前景堪忧?
- ·抗通胀成“持久战”?大摩:美联储或愿意让经济持续放缓3年
- ·客车上市公司晒三季报,宇通成色足提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