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获批接入征信系统的四类机构达98家 52个网点可自助查询信用报告
财联社9月29日讯(记者 高萍)从深圳人民银行获悉,深圳截至2022年8月末,获批深圳辖内7家企业征信机构累计服务全国1800余万家中小微企业,接入机构提供征信产品和服务近1.5亿次,征信自助助力实现信用融资超6400亿元。系统信用
另外,类达家点深圳辖内统筹布设了52个信用报告自助查询网点。个网截至8月末,查询深圳辖内13家商业银行开通个人信用报告线上查询服务,报告12家商业银行开通企业信用报告线上查询服务。深圳
业内人士分析,获批推动建设覆盖全社会的接入机构征信体系,在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征信自助服务实体经济、系统信用优化营商环境、类达家点增强社会诚信意识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地方征信平台与48家银行完成对接
2022年1月10日,深圳地方征信平台的建设和运维主体——深圳征信服务有限公司完成企业征信机构备案,对外正式运行,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信息不对称难题。
据介绍,截至2022年8月末,深圳地方征信平台完成37个政府部门和公共事业单位9亿条涉企信用数据的归集共享,实现深圳380多万活跃商事主体全覆盖,与48家商业银行完成技术和业务对接,累计服务中小微企业6.32万余家,促成融资331.76亿元。
深圳亦支持市场化企业征信机构规范发展。2018年,全国首家市场化个人征信机构——百行征信落户深圳,为深圳建设完整的金融科技生态体系提供基础设施保障。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8月末,百行征信已收录信息主体超4.8亿人,数据源基本实现征信业务中基础验证、支付清算、交通出行、司法涉诉、互联网行为等五大类信息覆盖,形成对缺乏信贷记录的“信用白户”或“准白户”群体的支持。
据了解,目前深圳备案7家企业征信机构,提供差异化、高质量征信产品和服务,疏通中小微企业融资堵点、化解信息不对称难题。截至2022年8月末,深圳辖内7家企业征信机构累计服务全国1800余万家中小微企业,提供征信产品和服务近1.5亿次,助力实现信用融资超6400亿元。
近百家四类机构获批接入征信系统
2020年以来,深圳人民银行大力推进二代征信系统建设,推动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开展二代征信系统数据采集切换工作。
以“四类机构”为重点,深圳扩大征信系统机构覆盖面,将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融资租赁公司、保理公司等四类机构接入征信系统,扩大征信系统覆盖面。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8月末,深圳地区共有98家四类机构获批接入征信系统,为深圳金融机构开展授信和风险管理提供全面有效的信息支持。
2022年9月,深圳市机动车、船舶、知识产权担保信息与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共享互通,实现相关担保登记信息统一查询服务功能。深圳成为除北京、重庆外,全国第三个开展“便利开展机动车、船舶、知识产权等动产和权利担保融资”营商环境创新试点的城市。
据介绍,截至2022年8月末,深圳地区通过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平台累计登记应收账款质押业务、应收账款转让业务、融资租赁业务超125.4万笔,登记总量排名全国各省(市)第五,为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提供助力。
今年以来个人信用报告查询总量达39.27万次
解决群众“查询难”、“难查询”等突出问题,需多渠道增加信用报告查询供给。综合考虑交通便利度、人口密度、查询需求等多重因素,深圳辖内统筹布设了52个信用报告自助查询网点,实现查询网点覆盖全市各行政区。2022年以来,个人信用报告查询总量共39.27万次。
线上查询渠道建设方面,截至2022年8月末,深圳辖内13家商业银行开通个人信用报告线上查询服务,12家商业银行开通企业信用报告线上查询服务,群众实现“足不出户查征信”。
深圳人民银行方面表示,下一阶段,将持续提升征信服务民生能力,强化信用赋能金融作用,为小微企业融资创造良好条件,助力普惠金融。加强信用基础支撑,推动深圳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 ·美柴油需求主导原油价格走势
- ·华为汽车版图,扩张凶猛!
- ·美国经济衰退之辩
- ·“烂尾楼停贷”风波发酵!银行地产股几乎“团灭”,平安、农行遭抛售
- ·天弘基金新任常勇为副总经理 曾为太平人寿保险公司银行保险部副总经理
- ·发改委权威解答:下半年经济走势如何?物价压力大不大?
- ·“我将退出富豪榜,还要捐掉所有财富”!比尔·盖茨宣布再掏200亿美元做慈善
- ·珠海深夜回应,3名散布谣言者被罚
- ·精彩!上海建科IPO,活生生是一个“问题个人”占了国企信誉便宜的案例
- ·高盛:建议高配中国A股和H股 继续看好互联网、汽车、半导体、耐用消费品
- ·迈克尔·巴尔获批出任美联储负责监管金融事务的副主席
- ·美国经济衰退之辩
- ·银华基金经理贾鹏:市场从政策底向经济底过渡,地产龙头有两波机会,明年是信创大年
- ·赛道股迸发新活力 A股再现“百股涨停”
- ·人民日报刊文:山西——能源大省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步履铿锵
- ·农业银行:目前涉及“保交楼”风险的业务规模较小,总体风险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