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网约车市场再起波澜:腾讯、华为相继入局 聚合模式加速攻城略地!

网约车市场再起波澜:腾讯、华为相继入局 聚合模式加速攻城略地

时间:2025-07-06 03:35:49 来源:指雁为羹网 作者:时尚 阅读:151次

编辑/孙磊

本就不平静的网约为相网约车市场再起波澜。日前,车市场再城略美团打车宣布,起波继杭州、澜腾郑州、讯华重庆之后,继入局聚在上海正式接入腾讯出行服务平台。合模这是式加速攻腾讯推出聚合平台打车模式以来的又一重要动作。

在此之前,网约为相腾讯与华为先后对外宣布将以聚合平台模式进入网约车市场。车市场再城略7月27日,起波在鸿蒙3.0发布会上,澜腾华为对外宣称HarmonyOS3已正式上线Petal出行,讯华该平台已聚合首汽约车、继入局聚神州专车和T3出行等服务商,合模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多个城市开放打车服务。

在华为之前,腾讯于7月12日正式对外宣布,今年3月上线了打车服务,业务模式与华为类似,腾讯自身并不运营车辆与司机,仅为有车队与司机的网约车平台提供订单。公开资料显示,目前腾讯出行服务已覆盖全国100多座城市。

图片来源:摄图网-500538720

与高德、美团在出行领域更关注消费场景不同,腾讯与华为的使用场景与出行相关度并不高,比如华为加入网约车市场,意在完善“华为自动驾驶+汽车+出行”的布局。

但不管关注点如何,腾讯与华为的进入,令正处于风口中的网约车聚合平台更受业内关注。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某网约车平台管理者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称,“聚合平台的异军突起正在改变网约车的市场格局,上游竞争导致下游的产业链正在发生变动。特别是互联网头部企业的参与,令自营平台的网约车公司压力很大,稍有懈怠就很有可能沦为聚合平台的运力提供商。”

按照有无车队与司机,网约车平台当前在运营模式上大致可被分为独立运营的自营平台和第三方聚合平台两种类型。其中,第三方聚合平台模式是2017年以高德为首的互联网公司,为切入网约车市场而推出的一种链接乘客与独立运营的网约车平台模式,被业内成为“平台的平台”。

与自营平台相比,聚合平台的优势在于运营模式较轻,推出之时可获得庞大的“闲置”车辆和司机加入,快速达成市场覆盖,但前提条件是平台本身流量较高。比如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3月31日,微信及WECHAT(国外版微信)的月活跃账户为12.9亿;截至2021年12月31日,华为终端全球月活用户超过7.3亿。

正因为聚合网约车平台的流量优势,使得该平台的入驻者通常是规模较小、用户少的中小网约车企业和网约化的出租车公司,它们缺乏流量支持,需要依附大流量平台生存。所以聚合网约车平台的建立,为这些中小网约车企业进入市场提供了一条捷径。

图片来源:摄图网-501144493

公开数据显示,当前我国有一万多家网约车公司进行了工商注册,其中汽车租赁公司有三百多万家,而十年前这一数字仅8万家左右,增速迅猛。

但由于入驻聚合网约车平台的企业服务质量参差不齐,所以该模式又存在监管难度大、责任划分不清晰等问题。

“聚合网约车平台的责任归属问题,如何扶持中小网约车企业的发展问题等等,都是当前聚合网约车平台在发展中急需讨论和解决的问题。”在日前举行的《中国共享出行发展报告(2022-2023)》共享出行蓝皮书编写启动会上,多位来自共享出行平台的企业代表呼吁相关部门和机构应尽快对聚合网约车平台当前出行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以引导行业健康发展。

“事实上,当前网约车领域还没有一种特别好的盈利模式可供借鉴,不论是投资人、企业还是公众都更关注网约车平台的持续生存和盈利问题,所以无论是自营平台还是聚合平台,网约车平台如何进行商业运营这一问题在当下都变得特别突出。”上述某网约车平台管理者对记者说,他希望《中国共享出行发展报告(2022-2023)》能针对当下共享出行行业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责任编辑:焦点)

相关内容
  • 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委原常委、统战部长泽仁俊美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和公职
  • 获批无偿受让中信有限所持中信银行64.18%股份,中信金控将成该行控股股东
  • 60岁史玉柱重出江湖,16岁“征途”能否挽尊?
  • 葛兰素史克血癌药物Blenrep未达到DREAMM-3实验主要终点
  • 果味电子烟变装回归,三无产品“奶茶杯”猖獗,化妆品代购转行做代理
  • 收评:大盘全天震荡指数小幅收涨 户外运动概念股午后冲高
  • 欧央行再次加息,下一步将何去何从?
  • 上海国资进博会再下单,五年累计意向采购金额140.7亿美元
推荐内容
  • 唯品会第三季度营收216亿元 同比下滑13.3%
  • 早盘:美股小幅上扬 道指上涨100点
  • 外汇储备止步“两连跌”意味着什么
  • 《信息安全技术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要求》国家标准将于明年5月实施
  • 韩正:大力发展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全面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平
  • 复旦大学教授张军:中国未来科技突围 社会资本将扮演更重要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