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书被曝虚假种草 荔枝新闻:平台铲除“杂草”,消费者才能用心“种草”
原标题:平台铲除“杂草”,杂草消费者才能用心“种草” 文/南木 来源:新闻 近日,小红有博主曝光小红书营销推广机构虚假种草现象,书被仅花5000元,曝虚便让40多位博主将一款根本不存在的假种护发产品营销成互动数过千的“网红爆款”。 对此,草荔除消小红书方面回应称,枝新种草涉事笔记发布后,闻平已在第一时间被平台虚假广告识别模型识别,台铲而被限制处理,用心综合判断为黑灰产人工操作产生。杂草因此,小红实际影响非常有限,书被并未影响正常用户,曝虚所谓“花5000元把不存在的假种产品营销成网红爆款”的事实,并不存在。 不论事实真相如何,这一事件反映的虚假种草问题是客观存在的。实际上,很多以个人体验为名发布的内容经过了精心包装,这些博主未必真实体验过产品,或者就算有体验也没有在发布时客观全面地表达。 新媒体技术孕育的新型传播平台,模糊了商业营销与个人感受的边界。很多时候,当读者兴致勃勃地看完一段视频、读完一篇推文,才猝不及防地发现博主发布的内容是商业推广,颇有点“图穷匕见”的意思。一开始展示的东西都很美好,最后时刻才告诉你要“割肉”。 更令人厌恶的是,很多营销文案隐蔽性极强,伤害性不可谓不大。现在,如果博主在文案最后不显眼处用小字说明是广告或商业推广,已经算得上“业界良心”。更多情况下,博主打着“个人体验”的旗号为产品背书,读者完整看完,仿佛获得了某种沉浸式体验。殊不知,这种“沉浸式广告”就是为了影响消费者的理性判断力。 在利益驱使下,不少种草笔记仿佛自带美化滤镜,产品缺陷被自动过滤排除,留下来的只有“高端大气上档次”。比如,有的沙滩美景实为土褐色土地加上粗糙沙砾,还有网友被“种草”某款化妆品后脸部发痒,查询后得知是“三无产品”。据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数据显示,78.2%的受访者有被网络“种草”坑过的经历,61.7%的受访者觉得护肤品、化妆品是网络“种草”容易踩雷的一类产品。 种草营销,代表了新经济背景下网络营销的新的发展方向,本身无可厚非。公开透明真实的种草笔记,对产品和服务作出客观评测,是优质厂商、平台、博主与消费者之间的“多赢”。而那些依赖美化滤镜扩大销路的产品,无非做的就是一锤子买卖,当虚假泡沫被戳破,剩下的便是一地鸡毛。 对于虚假种草现象,首先需要压实网络平台的责任。受益于种草笔记,平台流量不断增长,市场占有率明显提升,自然有义务加强内容监管。其实,提供真实友好的用户体验,与平台长远发展的利益也是一致的。如果一个平台遍地都是虚假种草,那么普通用户谈何信任?良好的网络生态秩序又如何构建? 尽管一些虚假种草内容难以实时识别,但并非毫无管理办法。比如,平台可以出台规则,要求发布营销内容的博主标注“广告推广”字样,对于那些以发布营销信息为主的账号,将其认证为专门的营销号。同时,加强技术检测,对某一时间同时出现大量重复性的种草信息,平台应启动干预机制,限制虚假种草攫取流量。 平台、博主、普通用户是互利共生的。平台的长续发展,取决于优质真实内容的稳定供给;博主葆有创作动力,取决于粉丝增长与用户关注;而用户愿意接受“种草”,其前提正是平台的有效管理与博主的优质创作。“种草”并不可怕,但“杂草”必须清除,只有留下那些真正赏心悦目、不掺杂质的“草”,互联网平台生态才能健康发展,消费者权益才能得到更好保护。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从一年亏损60亿 到半年净赚2.5亿:爱奇艺把死棋走活了
- 顺鑫农业ESG报告:非纯白酒公司 大篇幅介绍公司及党建工作
- “隐形重仓股”浮现!顶流基金经理各有心头好
- 北京鼓励各单位设立首席数据官
- 北京:根据疫情变化和进返京旅客需要 优化“落地检”等工作流程
- 国足选拔队1比0中国香港 东亚杯1胜1平1负收官
- 湖南省联社原党委书记赵应云被查,系2年来第7位落马的省联社一把手
- 新疆回应“大爷不想购物给导游20元小费被训”:已受理此案
- 汪小菲退股麻六记关联公司,盘点汪小菲商业版图
- 宝龙地产回应债务违约:部分未能偿付是为了公平非“交叉违约”
- 3200亿专项债在路上,中小银行资本补充压力有多大
- 国家能源局:2025年将满足超过2000万辆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
- 世界杯来了,球迷嗨了,这些“爱喝”啤酒的基金也能起飞吗?
- 广东跨境电商规模年均增长超九成 RCEP落地促出口效果明显
- 收评:港股恒指跌1.13% 碧桂园服务暴跌22%名创优品跌11%
- 贾乃亮、傅首尔道歉,直播间撒钱的趣店为何“翻车”
- 汽车发展格局、路径改变 行业激辩电动智能下半场
- 北京朝阳通报20家餐饮单位处罚情况,其中3家必胜客餐厅
- 新疆游客拒绝购物被导游训,导游协会:大好局面来之不易,请珍惜
- 全国首个“数币+”公积金专窗落户深圳福田 数字人民币使用场景持续拓宽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