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发宏观:出口偏强支撑疫情扰动下的基本面预期
6月出口同比增长17.9%,宏观显著高于市场一致预期的出口11.9%。在6月数据影响下,偏强二季度出口合并同比为13.0%,支撑较一季度的疫情15.8%仅有限放缓;其中5-6月出口合并增速达17.4%。 疫情影响下4月出口同比为3.9%,扰动但随着物流的基本修复,5-6月数据很快改善,面预同比分别为16.9%、宏观17.9%。出口 2021年Q2-2022年Q2出口同比分别为30.6%、偏强24.2%、支撑22.9%、疫情15.8%、扰动13.0%。基本 出口偏强的原因是什么?我们理解一则是汇率条件有利,美元兑人民币汇率4月均值为6.4,5-6月均值基本上都在6.7左右;二则是海外高通胀背景下的价格因素有利,按照出口价格指数或者美国进口价格指数,目前都处于同比的高位;三是疫情对节奏的扰动,4月交付的出口订单集中转移至5月和6月。海关总署指出6月上海进出口环比增长35.6%。 和美元二季度以来的走势偏强有关,1-6月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均值分别为6.36、6.35、6.35、6.43、6.71、6.70。二季度人民币汇率被动走弱客观上有利于出口。 海外主要经济体的高通胀导致其一般物价偏高,中国出口价格指数同比在2021年三季度之后整体走高;美国进口价格指数同比走势类似,目前也处于高位。比如木制品,1-5月出口数量同比3.4%,出口金额同比20.8%。再以鞋靴为例,6月中国出口数量同比为25.4%,出口金额同比为45.7%。 疫情节奏影响4月出口交货,导致5-6月偏高。[1]海关总署指出特别是受疫情影响最为严重的上海,6月当月进出口环比增长35.6%。 值得注意的是,6月中国对东盟出口同比增长29.0%、对印度出口同比增长63.8%,均显著高于整体。中国和东南亚、南亚的产业链关系不仅是竞争和“替代”,中国是全产业链特征的经济,东南亚、南亚的加工产业链亦高度依赖于中国的供应链。 2022年上半年中国对东盟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为15.2%,高于2021年的14.4%。中国对印度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为3.3%,高于2021年的2.9%。 从主要出口商品金额来看,出行社交相关产品增速维持高位,箱包出口同比增长47.1%、鞋靴同比增长45.7%、服装出口同比增长19.1%;“宅经济”弱化叠加海外地产销售低位,家用耐用消费品需求偏弱,家具出口同比增长-0.3%、家电出口同比-13.1%,灯具同比增长5.9%。消费电子类产品整体依旧低增,手机出口同比增长2.8%。 可能和疫情影响高峰过去有关,与出行、社交相关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维持高增长。6月箱包出口金额同比增长47.1%,1-6月累计同比为35.7%。6月鞋靴出口金额同比增长45.7%,1-6月累计同比增长32.5%;6月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金额同比增长19.1%,1-6月累计同比增长12.0%。 地产系产品维持低增长,以出口金额来看,6月家具出口同比增长-0.3%,1-6月累计同比1.2%;6月家电出口同比-13.1%,1-6月累计同比-7.2%。灯具出口同比5.9%,1-6月累计同比2.0%。 以出口金额来看,6月手机出口同比增长2.8%,1-6月累计同比4.1%;6月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同比增长9.2%,1-6月累计同比4.6%。 汽车及底盘单月出口金额同比增长21.2%,显著低于1-5月的60.3%和2021年的119.2%。汽车是近两年“出口新势力”的代表领域,目前的全球市场份额处于上行期,单月数据不代表产业中长期趋势;但短周期看,耐用消费品出口与OECD领先指标代表的全球景气度相关,出口回落背后的原因之一应是海外经济的放缓。 汽车及底盘2021年出口金额同比增长119.2%,2022年1-5月同比增长60.3%,上半年同比增长52.4%。 我们从OECD领先指标观察,G7经济的景气度从2021年Q3开始就进入震荡下行的周期。它与中国出口基本上同周期。汽车呈现出的出口放缓趋势,原因之一应是海外需求的放缓。 进口同比增长1.0%,在低位徘徊,映射内需仍在疫后恢复初段。原油、铁矿砂、钢材等重要原材料进口数量依旧偏低。不过从相关性较高的PMI进口指标看,进口后续可能会有修复趋势。 6月原油进口数量同比增长-10.7%,铁矿砂进口数量同比增长-0.5%,钢材进口数量同比增长-36.7%。铜及铜材进口数量同比增长25.5%,主要与基数走低有关。 7月前12天本土新增确诊+无症状日均336例,高于6月,疫情有阶段性反弹特征。部分与此有关,地产销售高频数据有再度放缓迹象,30城地产成交日均34万方,显著低于6月的56万方。疫情和地产的情况会弱化基本面预期,叠加大宗商品调整,金融市场对于海外衰退的预期亦有上升。这一背景下出口数据超预期支持需求端;虽然单月情况不代表后续趋势,但它会缓和对基本面的担忧。 疫情扰动、地产销售放缓、大宗商品调整均会短期弱化基本面预期。这一背景下出口数据较为强势,意义还是比较明显的,它可以缓和对基本面的担忧。 (本文有删节)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联合国大会主席理事会主席韩升洙:金融科技成为数字时代全球金融业创新及竞争的新焦点
- 进销差价率达168.5%?上海严查哄抬价格行为
- 明天上午10时开抢,北京第一批绿色节能消费券来了
- 时代中国退出多个广州旧村改造项目?个别项目正推进新解决方案
- 欧洲央行Stournaras:欧元区面临完美的通胀风暴
- 并购首创大气,首创环保“轻重”并举?
- 最惨跌超70%!这一“抗跌”策略为何失灵了?
- 北京老太状告华夏银行:客户经理私自售卖理财产品导致损失200多万!“飞单”事件频现
- 深圳信诚等独立代销机构频遭“解约” 基金销售行业洗牌加剧
- 航天员翟志刚安全顺利出舱,状态良好
- 综述:中国-新西兰自贸协定升级给中新贸易带来更多实惠
- 印媒:印度决定取消48架俄直升机购买计划,网友猜受到“美国压力”
- 因零部件供应问题持续存在 丰田将12月产量目标缩减至75万辆
- 全球首个!中国生物北京和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两款奥密克戎灭活疫苗获得香港临床批件
- 知网续订费近千万且连年上涨!中科院:不堪重负,停用!
- 贾康:实现城乡一体化是建设统一大市场的应有之义
- 成都拟出台算力产业专项政策,推进算力赋能应用
- 推特对马斯克说不
- 电动汽车充电难困局有望破解
- 中国驻纽约总领馆黄屏总领事出席哈佛中国论坛并发表演讲
- 搜索
-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