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博会文物艺术品成交4.9亿元,艺术品交易周动作亮眼
原标题:进博会文物艺术品成交4.9亿元,进博艺术品交易周动作亮眼
佳士得、物艺苏富比、术品富艺斯等9家境外展商的成交37件文物艺术品达成购买意向,总成交额达4.9亿元人民币。亿元艺术易周
11月10日,品交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落下帷幕。动作消费品展区的亮眼文物艺术品板块,佳士得、进博苏富比、物艺富艺斯等9家境外展商的术品37件文物艺术品达成购买意向,总成交额达4.9亿元人民币。成交在达成购买意向的亿元艺术易周展品中,不乏中西方艺术家精品之作,品交比如张大千的动作《摩登女郎》、黄宾虹的《苕溪渔隐》、傅抱石的《赤壁泛舟》、林风眠的《大丽花》、吴冠中的《泰国清迈农家》,以及马克·夏加尔的《巴黎的天空》、爱德华·蒙克的《藤椅上的模特》、草间弥生的《南瓜》、班克斯的《爱在空气中》等。
进博会艺术品、收藏品及古物类展品“5件免税”政策落地实施进入第三年,文物艺术品进境展示销售已呈现常态化,文物艺术品板块也成为了每年进博会最值得期待、最受关注,同时也是最具艺术气息、文化气质的展区。
形成常态化工作机制
2020年第三届进博会期间,5件古书画成交额220万元,免征14.13%进口关税及进口环节增值税,共计减免29.76万元人民币,“5件免税”政策取得“零的突破”。2021年,第四届进博会首设的文物艺术品板块从开幕伊始就受到各方关注。最终,9家境外文物艺术品经营机构的41件展品完成交易,总成交额7.6亿元人民币。
经过三年的实践,市文化旅游局与进博局、市商务委、上海海关、国家外汇管理局上海市分局等部门通力合作,从文物艺术品进境报关、仓储物流到保税展示、留购清关,形成一套完整规范化操作细则和常态化工作机制,流程更加便捷,保障更加完善,用精准、高效的“上海服务”进一步做优做强了进博会这一我国文物艺术品免税进境销售的唯一端口。
释放政策的叠加效应
依托文物艺术品浦东立法的制度创新、社会文物改革试点的实践创新和进博会“5件免税”政策的叠加和联动效应,上海已逐渐成为文物艺术品交易国际化参与的“主阵地”、规模化产业的“集聚地”、市场化经营“首选地”和改革性集成“新高地”。
今年3月,佳士得“上海——伦敦联合拍卖”中,上海、伦敦两地三个专场共呈现105件拍品,成交总计约合21亿人民币,为广大藏家和艺术爱好者呈献了一场跨国艺术盛会。刚刚结束的第五届进博会,佳士得、苏富比、富艺斯三大国际顶尖拍卖行携重量级展品再度集体亮相。
在11月10日开幕的第四届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周上,三大拍卖行再次齐聚,佳士得宣布2023年上海拍卖计划,苏富比正式宣布中国内地总部落户上海,富艺斯作为中国国际文物艺术品交易博览会参展机构与主办方签署合作协议。围绕“政策集中、主体集中、交易集中、效益集中”总体策略,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周已经成为国际文物艺术品交易重要一站,推动国际文物艺术品交易进入“进博时间”“上海时间”。
锻造一流的营商环境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上海市文物局)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致辞精神,在国家文物局具体指导下,以更高水平开放促发展、促合作、促共赢,打造文物艺术品领域制度型开放和锻造一流营商环境的“上海方案”,在更高起点上放大各项政策的溢出效应。围绕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文物艺术品交易,设立上海国际文物艺术品交易服务中心,为文物拍卖经营活动和艺术品交易提供场所、设施、鉴定等服务,推动文物艺术品市场提质增能。围绕集聚资源、便利交易、提升效率,在文物艺术品市场数字化转型发展、文物临时进境“6个月×N”制度、文物鉴定专业人员培养体系、文物艺术品保税展示交易、文物市场信用监管机制等方面推进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发挥上海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作用,持续增强上海在文物艺术品市场的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和影响力。
- ·全国首部规范居民自建房的地方性法规出台
- ·原东风标致雪铁龙汽车国际有限公司执行副总经理王涛被查
- ·中研股份产能利用率不足60%仍扩产 分红2987万再战IPO新增1亿补流项目
- ·新华保险业绩剧降50%一年两换董事长 复星系举牌六年首次减持或套现4.5亿港元
- ·特斯拉否认订单不及预期
- ·法媒:法国空军展开“空中外交”提升力量投射能力
- ·4.5万立方米木材船舶通关接卸 创下莆田口岸接卸单船原木最大载货量纪录
- ·Mysteel调研:山东产区花生调研日志
- ·高瓴欲清仓减持良品铺子,前三轮套现已覆盖投资成本
- ·抢抓“金九银十”黄金期,稳投资开启“加速跑”模式
- ·恒生科技指数涨幅扩大至2.78% 小鹏汽车涨近11%美团涨近6%
- ·被批信号差、伪创新 苹果超高溢价还能维持多久?
- ·哈尔滨土地市场冰封:前10月成交4宗地块,有房企表态不再拿地
- ·收金1054亿!上海第三轮集中土拍收官,8宗地触顶成交…国企仍是拿地主力
- ·“浙里惠民保”实现省域全覆盖
- ·【中粮视点】宏观:商品熊市并未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