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还能补息?保险理财诈骗又出新套路,教你练就“火眼金睛”识陷阱
来源丨保险秘闻 继退保理财、火眼金睛退保投新后,保险补息保险保险理财诈骗又玩新花样:打着能为保险办理补息业务的理财路教练识幌子非法集资。近日,诈骗北京朝阳法院公布的又出一则判决书,公布了一团伙利用保险集资诈骗作案的新套陷阱细节。不法分子打着为被害人办理保险补息业务的火眼金睛幌子,成功从300多人手中骗取到4600多万元。保险补息保险 作为非法集资的理财路教练识新套路,利用保险理财诈骗近年来频频得手,诈骗对此,又出业内专家表示,新套陷阱所谓的火眼金睛保险补息、保险收益升级,保险补息保险绝大多数都是理财路教练识不法分子进行诈骗的幌子,广大消费者不能轻信。 保险能补息?已有300多人被骗 6月14日,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近日,北京朝阳法院公布的一则判决书,公布了一团伙利用保险集资诈骗作案的细节。裁判书显示,不法分子打着为被害人办理保险补息业务的幌子,在北京朝阳等地吸引被害人投资一个理财项目,并承诺保本返息,成功从300多人手中骗取到集资款,款项金额高达4600多万元。 目前,该犯罪团伙成员已经分别被判刑,但最终造成被害人经济损失达4400余万元。 实际上,近几年打着保险旗号的理财诈骗案件屡见不鲜,频繁有人中招。类似的骗局还有退保理财、保单分红等。 所谓退保理财,是指以代理退保为噱头,诱导消费者退保并购买所谓“高额”理财产品或其他非保险金融产品。保单分红则是以办理“保单分红补偿”的名义,诱导消费者质押保单办理贷款,再以贷款资金购买所谓“高收益”理财产品。 比如,在2022年初,湖南银保监局便取缔了两家“有照无证”的保险中介机构,原因是这两家机构的人员以分红险收益率低为理由,通知客户去办理所谓的收益率升级,实则劝说客户退保或者进行保单质押借款,引诱客户购买高息产品进行投资。 对于不法分子利用保险补息、保险收益升级等借口欺骗消费者,资深精算师徐昱琛提示称,现在几乎没有保险产品需要补息、也不需要消费者主动升级,所谓的保险补息、保险收益升级,绝大多数都是不法分子进行诈骗的幌子,是子虚乌有的。 保险理财诈骗套路深,擦亮双眼看合同 除了退保理财需要防范,保险从业人员销售非保险金融产品也容易引发保险理财诈骗。 在今年4月,就有11位保险从业人员因销售非保险金融产品,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被终身禁业。这11位保险从业人员向保险公司客户宣传某公司发行的“盛云大山”非法基金产品,帮助该公司以销售基金为名,非法募集资金,行吸收公众存款之实。 北京商报记者进一步梳理发现,这些骗局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不法分子诱导保险消费者退保或进行保单质押,获取现金购买非保险金融产品。另一类则是保险从业人员故意混淆保险产品与非保险金融产品,宣称投资项目或资金安全由保险公司保障,保本且收益率较高,诱导消费者购买。 不过,不论是哪种骗局,以高收益为卖点的“理财产品”,很可能涉嫌非法集资,最终的结果大多是投资机构“爆雷”、卷款“跑路”,投资的保险消费者往往损失惨重。 为何利用保险理财诈骗的行为层出不穷?消费者又为何容易中招呢?徐昱琛分析表示,一方面,部分保险营销人员和消费者是熟人,导致消费者警惕性低,另一方面,由于保险产品的条款本身就比较复杂,如果一些非法的金融产品披上保险的外衣,消费者其实很难辨认,再加上受害人中大部分是老年人,他们更容易上当受骗。 消费者该如何防范花招频出的保险理财诈骗?对此,徐昱琛建议,消费者不论购买任何金融产品,一定要通过合同明确所投产品的类型,知道自己买的是哪种类型的金融产品,同时也要明确该产品的投资机构是哪一个,是否属于正规的机构,对于合同之中不明就里的地方,一定要问清楚问明白,千万不能稀里糊涂就签字。 此前,深圳市保险同业公会也就相关问题提示广大消费者:要拒绝相信高息“理财”和以保险公司名义承诺的高额回报,拒绝被赠送礼品、“先返息”等诱饵打动,拒绝与销售人员以个人名义签订投资理财协议,拒绝销售人员以个人名义出具收据等。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直击北京银行三季报业绩会:不良资产处置成效如何?房地产风险敞口表现如何?
- 中信证券:估值低位静候情绪反转 当前仍建议主配高端白酒
- 四部门联合发文,这一板块拉升!
- 北京多区公布新增风险点位,涉医院、公交、地铁、超市……新划定中高风险区→
- 煤炭新能源坐跷跷板,巴菲特减持比亚迪,新旧能源切换已至?
- 欧盟又要为乌克兰众筹180亿欧元,匈牙利反对
- “2024年交楼,交楼后再付月供!” 为了卖掉房子,开发商营销越来越花哨了
- 北京市消协:投诉超3000件 寺库公司被立案调查
- 金麒麟投顾大赛模拟组合交易周榜:银河证券、国元证券、海通证券投顾居榜单前三名(数据周期11.14-11.18)
- 康希诺生物股价半月翻倍,外资股东趁机减持?
- 误裁?这一巨头裁掉一半员工后,又邀请部分员工返岗!啥情况?
- 德信中国前10个月实现累计合约销售金额约305.50亿元
- 担忧科技股暴跌影响股价,ARM称明年一季度无法完成上市
- 美联储官员发声:美联储将坚持目前措施,直到通胀下降
- 11问+1图,读懂《建材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
- 11问+1图,读懂《建材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
- “第二支箭”扩容、银行给出千亿授信,民营房企融资再获支持
- 与中国同行丨西门子医疗董事会成员:从我身上折射出中国多年发展变化
- 微软收购动视暴雪要黄?监管机构审查力度超预期 《使命召唤》是关键
- 连续四个季度业绩下滑 Meta“死磕”元宇宙能否迎转机?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