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社融规模增量9079亿 逆周期政策需进一步加力显效
国内需求复苏仍然偏弱,月社金融数据超季节性回落。融规11月10日,模增央行发布2022年10月金融统计数据和社会融资规模数据报告。量亿
10月M1、逆周M2增速环比双双回落,期政人民币贷款增加6152亿元。策需数据显示,进步加力10月广义货币(M2)余额261.29万亿元,显效同比增长11.8%;狭义货币(M1)余额66.21万亿元,月社同比增长5.8%。融规受基数较高等因素影响,模增人民币贷款同比少增2110亿元。量亿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逆周在内需仍偏弱和外需加快回落下,期政逆周期政策需进一步加力显效,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支持,继续推动基建、制造业、房地产等领域的信用修复扩张,激活市场主体活力,助力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
M2同比维持高位
具体看,10月末,M2余额261.29万亿元,同比增长11.8%,增速比上月末低0.3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3.1个百分点;M1余额66.21万亿元,同比增长5.8%,增速比上月末低0.6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3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9.84万亿元,同比增长14.3%。当月净回笼现金255亿元。
在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看来,“10月M2同比维持高位,反映国内货币环境保持适度宽松,继续为经济复苏提供有力支持;其中,M1同比回落与10月房地产销售低迷有关。”
数据显示,10月份人民币存款减少1844亿元,同比多减9493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减少5103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减少1.17万亿元,财政性存款增加1.14万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2048亿元。
周茂华分析,存款同比少增,主要拖累来自非银金融机构存款同比下滑,主要是10月资本市场波动较大,居民投资偏向存款类防守型产品;居民存款同比明显多增,企业存款同比少增(下滑),反映居民消费继续偏谨慎,而企业信贷投资扩张明显。
“10月末新增信贷、社融偏低,信贷、社融存量同比均有所减速,这会对相关存款派生形成一定拖累,是当月M2增速下行的一个重要原因。”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接受记者采访表示,M2增速连续两个月下滑,也与8月大规模留抵退税基本完成、近两个月财政退税对M2增速的推动效应消退有关。
他解释说,可以看到,今年4月启动大规模留抵退税后,退税资金直达企业存款账户,而同期财政存款大幅少增,这会直接推高M2总量;而财政退税不属于“一定时期内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额”,因此不会纳入社融统计。这是4月以来M2增速反超社融增速的原因。换句话说,9月和10月M2同比减速,并不代表金融领域宽信用进程放缓,当前观察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主要看信贷和社融指标。
10月人民币贷款增加6152亿元
数据显示,1-10月,人民币贷款累计增加18.7万亿元,同比多增1.15万亿元。其中,10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6152亿元,受基数较高等因素影响,同比少增2110亿元。分部门来看,居民短期贷款和企业短期贷款为主要拖累项,这反映国内消费需求仍然偏弱。
具体来看,住户贷款减少180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512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332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4626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1843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4623亿元,票据融资增加1905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增加1140亿元。
温彬分析,10月多地疫情反复,消费类信用活动景气度低迷,非制造业PMI服务活动分项数值继续录得荣枯线之下,带动居民短贷走低。9月底多项房地产刺激政策集中出台,以降低购房成本、稳定市场预期,但受疫情反复等因素影响,购房者观望情绪仍浓,10月地产销售旺季不旺,政策效果有待进一步显现;叠加按揭早偿率持续提升,使得居民中长贷同比继续维持少增。
王青表示,“整体上看,10月为传统信贷小月,贷款增量环比回落符合季节性规律,但回落幅度超出市场普遍预期,拖累贷款余额增速再度拐头向下,加之票据冲量抬头带来的信贷结构边际恶化,折射出当月贷款需求转弱。背后的关键梗阻仍为地产下行和疫情波动,这也是当前宏观经济下行压力的主要来源。”
初步统计,2022年10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41.42万亿元,同比增长10.3%。1-10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28.7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2.31万亿元。10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9079亿元,比上年同期少7097亿元。
从各个细项来看,人民币贷款和政府债券净融资是主要的拖累项。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4431亿元,同比少增3321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2791亿元,同比少3376亿元。
在周茂华看来,结合此前出台的通胀、PMI数据看,国内经济主要挑战还是在于内需不足,房地产等服务行业仍受抑制;国内稳内需政策仍需要适度发力,促进经济加快恢复平衡;目前国内货币环境保持适度宽松格局,国内经济结构性问题凸显,预计后续货币政策需要与财政等部门协同配合,统筹防疫与经济恢复;货币政策延续稳健基调,在总量保持合理适度,更多倚重结构性工具,应对复杂多变环境。
(作者:边万莉 编辑:林虹)
- ·央行大动作!强化金控公司关联交易管理,穿透识别关联方,设置1年过渡期
- ·美国9月成屋销售量再下降 已连续8个月下滑
- ·机构本周调研37家上市公司 青睐有色金属等行业
- ·“精致”打新周回归,新能源基建股会否搅起A股风云?
- ·2022金融街论坛年会活动重磅程度升级 发布内容质量提升
- ·前9月中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约24.8亿千瓦 同比增逾8%
- ·超一半研究人员无法复制自己的实验结果
- ·全新的节奏感
- ·AR眼镜:“蛋糕”好分,但好卖吗?
- ·保利、杉杉看上新亚制程什么
- ·英国伦敦股市《金融时报》100种股票平均价格指数20日上涨
- ·深圳多宗地块“商改住”这种做法有三大好处
- ·疫情下的中国消费:现状、成因及未来走势
- ·荷兰光刻机巨头阿斯麦:美限制芯片出口中国对公司影响有限
- ·深交所年内新上市公司153家,业绩亮眼研发强劲,企业发展动能十足
- ·画幅捅破天?X-H2与三款同类型相机测试中夺魁